9月16日,长沙市救助管理站内,工作人员正忙着把用透明胶带封好的纸箱搬上车,他们要赶在中秋节前完成“长沙市救助管理站和长沙市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的整体搬家工作。
据介绍,搬迁后长沙市救助管理站将把工作重点放在特殊对象的救助上。相应的,各区(县、市)救助管理站将肩负辖区内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
新家 大四合院套小四合院
“终于要搬了!”9月16日下午,长沙市救助管理站办公室主任李峰的办公室已经搬空了一半。“你要是上午过来,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李峰边笑边忙着整理东西。搬“新家”前他还有一些手头上的工作要处理完。
“新救助站建筑面积有9000平方米,样子像一个大的四合院里面又套了四个小的四合院。”李峰随手拿出纸笔,画了一个简单的平面图:新救助站的外轮廓是一个长方形,整个长方形被一个由球场和食堂组成的长条状公共区域分为两边,一边是成年人区,一边是儿童区;两个区内,各自又按性别分成了两个小的区域,大门在球场这边。
目前,全长沙市有10个救助管理站,1个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以下简称长沙儿保中心)。李峰说,“搬家”后,跋山涉水上门求助的情况肯定会减少,这就需要各区(县、市)的救助站加强基础工作。他介绍,由于所处位置偏远,“搬迁后,市救助站会把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对特殊对象的救助上”。李峰所说的“特殊群体”主要指老、弱、病、残和未成年人群体。
职能 “每个街道都设有救助指引点”
日前,长沙市政府办公厅正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建立健全以市、区(县市)二级救助管理机构、街道(乡镇)、社区(村)救助服务点为平台,以信息化为支撑,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平台式、网格化、综合性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体系。9月10日开始,上述通知正式实施。
长沙市救助站搬迁到新址后,区(县市)救助站功能的加强显得尤为紧迫。
通知要求,要按街道(乡、镇)管辖范围进行责任分解,落实到社区(村),建立街道(乡、镇)、社区(村)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发现和报告预防救助机制。各区(县、市)政府要成立以民政牵头,公安、城管执法等职能部门联合执勤的常态街头主动救助巡导队,负责对辖区重点道路和主要场所以及城郊结合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巡查、劝导,将愿意接受救助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护送到本级救助管理站。
芙蓉区救助管理站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芙蓉区的各个社区内,除了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外,巡警、社区工作人员发现流浪人员后,只要他们愿意,就会负责将他们护送、引导到救助站。
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每个街道都设有救助指引点,有人求助,可被带到区救助管理站;如果对方不愿意接受救助,则会提供水和方便面等。总体而言,职能跟以前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实行属地管理,只负责芙蓉区内的流浪人员”。
来自:大众搬屋
相关信息